全部导航

惊艳众人的黑桃技艺

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6个回复

  • -

    黑陶富有美丽诱人的观赏特点,其器型多样,造型精美,立体效果强,图案分明,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虞舜时期的1300多件陶器有陶埙、陶壶、陶鬶、陶南瓦、陶杯、陶鼎,件件精美绝伦,无不显示出黑陶艺术的光华。
  • -

    遂昌黑陶由于快、轮、制、陶和封窑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制作器皿具有黑(乌黑如漆的色彩)、薄(器壁很薄)、光(具有平滑的光泽)、纽(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等特点。其烧制技艺独特、考究,地域性强,该工艺品完全手工制作,从选泥、淘洗到制胚、修胚、刻花等经过数道工序,利用独特的传统封窑技术进行渗碳工艺烧制,不上采由,而浑身发亮、叩叩有声,实为民间制陶一绝。具体烧制过程如下: 1、选用只有小颗粒、干燥、洁净的泥料进池充分融化后进行淘洗,然后过滤、沉淀至泥料晾干到保持一定的湿度。 2、练泥采用手工反复练泥和贮存腐化相结合,陈腐时间在15天以上。 3、成型全手工拉胚,粗胚成型后,在室内自然晾干到一定程度,再修胚至产品符合标准规格为止。 4、雕刻:雕刻前先检查陶胚表面是否有沙粒或角质,处理干净后需补完整,然后手工压光至雕刻,刻完整后晾干。晾到一定程度要均匀的再次压光,显得整个产品油光发亮。 5、半成品验收后进入烘房,烘至3到5天,进窑开始烧制过程,一般要烧24小时左右,然后封闭窑门让炭元素渗入胚体至冷却。冷却需36小时以上再出窑,即成品。
  • -

    考古发现  龙山文化由考古学家最早发现于龙山并因此而得名,但在建国后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在虞舜的故乡诸冯周围曾先后发现了数10处龙山文化遗址,皆为东夷部落居住的地方。1976年至1978年,山东省与昌潍地区的考古工作者曾对诸城市皇华镇的呈子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挖掘,其中发现的龙山文化墓葬多达88座。墓葬分为北、东、西三区,东、西区墓小无随葬品,而北区墓宽大并有随葬品,随葬品主要是黑陶,最贵重的当属蛋壳陶高柄杯,多达20多件。1988年,在离诸冯村20里的九台镇老梧村前,发掘出一处原始部落住宅遗址,内有精美的黑陶和石簇。诸城大量的考古发现有力地佐证了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虞舜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诸城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史料记载证明,舜的时代正是龙山文化鼎盛时代,舜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制陶专家,在制陶方面有着独特的创造,并对黑陶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相传舜从14岁开始制陶,且非常痴迷。挑选原料从淋泥、砸泥饼子、弄泥条、最后到制作。再从装窑的时间到火候的判断,停窑的时间、出窑的过程,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非常细致。尤其是他发明的密封匣钵使陶坯受热均匀的做法,不仅在当时的烧陶中,即使在后世烧瓷中亦被普遍采用。舜在窑后壁开孔放泥条观察烧成火候的办法,比只从前膛上方更为全面、准确、可靠。后人称之为“窗锥”,此办法直到现代烧土窑仍被广泛使用。后人们为了纪念曾烧过窑的农家出身的天子舜,改称窑顶天窗为“天子眼”。
  • -

    工艺流程:现代制作黑陶的工艺流程,首先是选泥,选泥是关系到黑陶质量重要的一部分,要求可塑性较强、质地细腻、沙粒少的粘土。其二,粘土选好后用120目的筛网泡好泥土反复过滤、沉淀若干遍。其三,把过滤好的泥浆去水,阴凉小半干。其四,人工拉坯,先把泥揉好,拉型后凉坯修型。其五,雕刻,技术含量高,分阴刻、阳刻二种,要求线条流畅,刀法严谨细致,充分体现图案的美观。其六,上光,上光用鹅卵石一点点一层层压光,使陶件达到光亮平滑。其七,凉坯,将所有的陶件置于阴凉透风处阴干凉透。最后为烧制,烧制前,先把窑烘干后再将陶货装窑。烧制过程非常严格,把握好火的温度及烧火的时间长短,使烧好的产品达到三字,即黑、亮、透。
  • -

     黑陶富有美丽诱人的观赏特点,其器型多样,造型精美,立体效果强,图案分明,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虞舜时期的1300多件陶器有陶埙、陶壶、陶鬶、陶南瓦、陶杯、陶鼎,件件精美绝伦,无不显示出黑陶艺术的光华。在所有的陶器中,尤以制作难度最大的黑陶高柄蛋壳杯为龙山文化陶器之典型代表,是黑陶艺术之精品。此杯造型玲珑,其特点为薄如纸、黑如漆、明如镜,素面,黑黝发亮,为国家文物之瑰宝。黑陶高柄蛋壳杯除了山东,其他地方均未发现。《中国文化报》1994年10月16日载文《龙山文化与舜“陶河滨”》中说:“精美的黑陶制品与蛋壳陶是以舜为代表的一代陶工的伟大创造,闪烁着文明曙光的蛋壳陶,我们可将其称为‘舜陶’”。
  • -

    诸城黑陶,是一种陶器艺术品种,是产生于山东诸城境内的一种泥制陶器,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龙山文化。关于黑陶的最早研究制造者,当属虞舜。据史料记载和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发展与生于山东诸城的古代帝王虞舜“陶河滨”有直接关系,虞舜,可称之为黑陶制作之开山鼻祖。虞舜,姚姓,名重华,今山东诸城舜王街道诸冯村人,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孟子·离娄篇》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据墨子《尚贤下第十》曰“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其中的“陶于河滨”说的就是舜制陶。舜之年代是龙山文化的鼎盛时期,舜对治理陶器尤其是黑陶制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舜诚制陶,精美不窳”,所以黑陶称之为“舜陶”。《史记·五帝本记》又载:“舜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诸冯村位于诸城市北10华里,现属舜王街道。古代属东夷之地,村内曾有古迹舜庙,为历代祭祀先圣之所;村北有岭名历山,相传舜曾在此耕耘劳作,村东即潍河,为舜曾制陶的“河滨”。

发布

和关注的好友开始聊天   
在线聊天

好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