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如何断定瓷器的烧造年代?

有什么窍门么?

2个回复

  • -

    鉴别瓷器的胎质,是观察瓷器的露胎处,主要是底足。大致而言,宋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多粗;底不露胎之器,瓷质一般较好,通常有支钉痕。元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较粗。明初瓷器底足露胎,瓷质较细;明代中后期有款瓷器底足大多挂釉,也有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也有底足露胎的。清三代瓷器与明代瓷器相仿;清中叶以后, 瓷器底足露胎的情况就很少见了。无论任何时代的瓷器器皿,即便施满釉,仍能在圈足的边沿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看出胎质火化的呈色。例如元代瓷胎大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大多白洁细腻而且杂质很少,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胎质成色能够反映出胎土的配料,如宋代龙泉窑生产的粉青、梅子青,其胎色为白中带灰,就是采用了瓷石加紫金土的配方。如元代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就是采用了瓷石+高龄土的二元配方。
  • -

    观察古瓷的釉质,主要是看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程度。旧瓷上都有所谓的“酥光”、“莹光”,即指旧瓷釉面上蕴含的如玉如脂的光泽,光泽柔和,内敛,看上去很静穆。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而新瓷的釉面上会出现所谓的“火光”、“浮光”,光泽很亮,刺眼,光是由釉面向外发散,这种炯炯刺目的“火光”又被称为“贼光”。鉴定瓷器的真伪,观察瓷器的光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通常新瓷器会有“火光”,但有些仿品会采用做旧的方式来消除新瓷器上的“火光”,如将新瓷器用茶水煮、药水浸泡、土埋、浆沱、兽皮打磨、油泥弄抹等等方法,也可以将此种“火光”去掉,但会留下一些痕迹或破绽。凡是遇到这类可疑的无“火光”却又缺乏古瓷宝光的瓷器,应仔细观察,用放大镜即能找出破绽或有规律的擦痕。

发布

和关注的好友开始聊天   
在线聊天

好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