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了解一些小众非遗

10个回复

  • -

    坎科冉(曼丁的成人礼)坎科冉是冈比亚和塞内加尔的曼丁人地区的一种成年礼。成年礼一度在许多古代民族、原始部族中非常流行,而且极为重要。曼丁人成年礼的核心是男孩子接受割礼,以及割礼前所做的各种仪式性活动。在真正接受割礼前,受礼者要带着用树皮和红色的根须做成的面具,穿着树叶做成的衣服,用蔬菜汁和红泥涂画全身,有时候还要手持砍刀。这样做是为了模仿秩序的守护者、灵魂的法官和驱魔者一坎科冉。这一仪式通常在8月和9月举行。
  • -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韩非子·五蠹》提到:“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有腥臊之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煮来吃。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现代,钻木取火的必要性早已不复存在,只有民间的一些老艺人,还掌握着钻木取火的方法。
  • -

    劝诱骆驼仪式骆驼在靠近戈壁的蒙古人的生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骆驼是否能够顺利繁衍,也影响到整个部族的命运。所以蒙古牧人用歌唱、马头琴、口弦或者抚摸的方法,安抚哄骗母骆驼,让她们接纳新生骆驼,或者收养没有母亲的小骆驼。据说,这个仪式还可以起到稳定骆驼情绪,促进母骆驼产奶的效果。
  • -

    水书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 -

    托钵僧舞蹈仪式托钵僧舞本是伊斯兰教毛拉维教派的男信徒们每周五晚在礼拜式上跳的圆舞,基本动作很简单,就是无休止地旋转,但每次旋转的时间长达30到60分钟。毛拉维是苏菲派的苦行修士会,于1273年在康尼亚创立,并从那里传遍奥斯曼帝国。今天,全世界许多土耳其社区仍有苏菲派苦行修士其中最为活跃和著名的地方仍是康尼亚和伊斯坦布尔。仪式之初,舞者身着白色长袍双手合十,抱住双肩,在经文的演唱和音乐声中缓缓步入场地,开始以左脚为支撑,用右脚作为动力腿旋转。随着音乐节奏的舒缓和急促,舞者的旋转速度也不断地变化。
  • -

    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征立陶宛制作十字架的工艺大约可以追溯到15世纪基督教传入立陶宛的时候。现在,制作十字架在立陶宛已是全国性的文化传统,它不仅包括十字架和祭坛的制造,还包括十字架的圣化仪式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仪式。立陶宛人用橡木雕刻十字架,而橡木在德鲁伊信仰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通过长期与基督教十字架的融合,当地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风格的艺术造型和工艺传统,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十字架占据一个山头的景象也非常震撼人心。
  • -

    从水书内容类似甲骨文的卜辞,而字体、书写方法则停留于甲骨文、金文的原始文字阶段来看,曾有学者认为“水书制造之时代极为古远”。在水族民间故事中,水书的创始人叫拱陆铎。相传,水族最早没有文字,交流极不方便。于是大家推选6个智者去向神仙学习造字。谁知归途中有5人先后病故,只余下拱陆铎一人生还,因而只由他一人传字给老百姓。不过,由于最初是6人同去学习造字的,他们所学的字又有所不同,所以后来村民办婚嫁、丧葬一类的红白喜事,请水书先生来择日时,往往要请6人,以求准确无误。传说毕竟是传说。水书究竟何时定形?目前尚无结论。有人认为,水书应在水族主要氏族部落尚未解体的时期。因而,尽管后来水族经历战乱和迁徒,分散居住于各地,但仍能保留水书的基本面目。水书虽然在水族聚居的三都县以及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丹寨、雷山等水族村寨尚有影响,但也只限于巫师占卜、择日时使用。水族人民早已通用汉字了。
  • -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字中,水族的水书是一种很奇特的古老文字。水书,又称“水文”,水语称为“泐虽”。水书共有400多个单字,字体结构有的是象形字,有的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因此有人又称之为“反书”。文字学者认为,水书的造字特点有象形、会意、指事和假借四种,其中象形字占了很大的比重。水书象形字一般都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例如,虎字写作“ ”,是简化了虎头而重点突出其双耳,而豹字写作“ ”,则突出了豹子的双目及其颈部。水书的书写方法为自右向左竖写。但是,由于水书创制时代甚为古远,加上水族历史上遭受战乱而不断迁徒,使水书的发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水书没有统一的刻板,也没有统一的学校和书写规范方法,而是靠各地民间誊写抄录,自传自抄。于是,使得水书字体变异甚多,产生了古体、今体、异体的字形。水书的分类,从形式来看,有朗读本、阅览本、遁掌本、方位本、星宿本、讲解本等。朗读本是学习水书的基础读本,阅览本是水书的主体部分,是择定各种日期的主要依据。水族崇奉多神,民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由神灵所主宰。因而,主要用于巫师占卜、择日的水书,其内容上部多为年月日时和方位,下部多为吉凶兆象。其中,吉祥类有代旺、鸠高、鸠笨、金堂、龙定等50来个条目。凶祸类则有歹耿、棱项、鸠火、龙犬、都居等500多个条目。从前,水书与水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举凡渔猪、农耕、营造、经商、节日、婚嫁、丧葬、禁忌,信仰等等,在水书上都有所记载。其中,水书对水族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是丧葬、婚嫁、营造三个方面。例如村寨丧事,从入殓、停棺、“开控”追悼活动到出殡、下土安葬等,每一细小环节都要照水书条文所示来行事,以趋吉避凶。而村民的一些日常生活,诸如吃新米、调驯耕牛等等,也要翻看水书,择吉而行。不过,在水书中的朗读本和讲解歌诀中,也保留了水族古代民歌的各种句式,保存了水族古代的不少词汇和音韵,有其文化价值的。
  • -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技艺曲棍球是达斡尔族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直流传在民间。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比赛多在重大节日、集会或空闲时以氏族(莫昆)、村屯为单位举行,比赛场地大都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场地两端各设一个球门,参加比赛的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比赛规则规定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用球棍打人或绊人,除守门员外不得用手按球或以脚踩踢球如今,曲棍球运动已成为达斡尔族的“民族之魂”,而那些赢得荣誉的运动员,则被视为“民族英雄”。
  • -

    拉萨风筝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达赖喇嘛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藏历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风筝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发布

和关注的好友开始聊天   
在线聊天

好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