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金镶玉 | 玲珑玉意匠人心

琢玉,镶金。四十年的时间里,这基本上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根连每一天的日常生活。


家族传承,接力前行


杨根连

“玉痴”、“玉疯子”、“较劲”、“薄胎杨”,这些都是玉器行当里对杨根连的评价和标签。琢玉四十年,痴迷于玉,三句话离不开玉,凭着一股子的较劲精神,硬是恢复了失传了的金镶玉技艺,并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良,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剂就能将24K纯金的金丝嵌进玉器的尾槽里,并不断挑战巅峰,将薄胎、镂空雕和金镶玉技艺融会贯通,运用到当代珠宝首饰的设计中,赋予了金玉交辉的通灵美感。从而使得如今的金镶玉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精致与时尚。



“我生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崇文门,一个是前门。这些地方居住的都是些以前皇宫里的收艺人。他们知道的玩意儿多,给我了很多启蒙知识。”




青山居是清末民初全国最鼎盛的玉器集散地之一,汇聚着出自宫中曾为皇族服务的造办处玉师,也有着身怀绝技的玉雕民间高手。金镶玉作为京作的精华,一直是青山居宫廷艺人的一个传说。1960年,杨根连出生在老北京青山居,父亲是青山居的玉器匠人,因为环境因素,早年时期的杨根连在那里感受着老艺人们的言传身教,学来了百家学问。

1979年,年仅19岁的杨根连进入北京玉器厂工作。这里汇集了全国最顶尖的治玉名师,受到了各路名师指点,为其以后的创作设计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1987年,被调入了技术科创新组,为钻研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1993年杨根连离开了北京玉器厂,潜心研究宫廷绝技“乾隆工金镶玉”。


从1997年杨根连开始不断摸索古代制玉绝技“金镶玉”技艺,通过历时多年的整理、研究,于2003年恢复出鼻烟壶的皇家样式,将用金镶玉技艺复现,所做的薄胎玉器“鼻烟壶”系列达到了精、妙、绝的境地。沉寂数百年的金镶玉, 一改乾隆年间粘合镶嵌的做法,仅靠金与玉两种材质不同的质地结合起来,通体无胶,薄胎玉器玉壁可薄至0.5毫米,曾震惊了整个玉器行。


“金狮戏珠”鼻烟壶


金玉香囊


杨根连的代表作“三面观音”耗时三年制作,机关重重。取材于中国传统佛教造型技艺,三面观音分别手持经篋、莲花、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观音内部中空,暗藏经筒、经文、法器、层层套叠,精心巧妙。设计上整体以传统手法为主,继承和发展了玉雕的传统技艺及独特的金镶玉技艺,制作上亦突破过去人物只停留在表面塑造的做法,充分利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手法进行雕刻,并开槽镶金,一金玉结合的方式呈现观音大慈大悲之精神与端庄圣洁之容貌。


三面观音


2002年杨根连创立了“相伯居”,取“伯乐识马,玉师相玉”之意,“相伯居其实是为了纪念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出生成长在青山居,那里是老北京宫廷艺人呆的地方,从小我就是听着水凳声长大的”。创立工作室,就是想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好手艺值得人花无数心血去传承。


金镶玉茶具套装


金镶玉每一步都需要人力的手工操作,只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工匠,才能使金与玉完美结合,金玉合一。目前,从相伯居工作室工作的工匠上看,在不到30人的工匠中,仅有一位90后在继续从事金镶玉技艺,其他的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


左为杨晓雅、右为葛京涛


基于目前的传承状况,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热爱,作为杨根连的女儿,留学回国后的杨晓雅于2016年杨晓雅回到全面接手相伯居,传承华夏玉魂,重新思考金镶玉制作技艺的发展方向。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地传承金镶玉制作技艺,同先生葛京涛共同致力于相伯居品牌的运营,致力于金镶玉制作技艺的发展和品牌传播。他们将金镶玉的发展传承分为两条不同的途径,一个叫“传世典藏”,主要针对拍卖和博物馆;另一个叫“玲珑配饰”,主要针对日常生活所需的小配饰。



杨晓雅将所学的艺术设计熔铸于金镶玉制作技艺,主要专注于金镶玉的玲珑配饰系列产品。同时,葛京涛将现代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相伯居品牌的建设当中,为金镶玉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仿佛若有光”非遗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览作品


两代人,专注于做一件事——传承和发扬金镶玉制作技艺,并将时代审美需求与传统相结合。在杨晓雅、葛京涛身上,能够看到对于传统工艺的坚持以及时代发展所给予的文化自信,这是源于新生代传承人的基因、使命、责任。


潜心制作,“十年磨一玉”

金镶玉,学名“金丝嵌宝”。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乾隆时期由西番进贡的玉器中,有几件来源于痕都斯坦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金镶玉,这些玉器莹薄如纸,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的器皿,乾隆皇帝爱不释手。由此宫中的玉师结合宫廷技艺,创造出了象征皇家权威的金镶玉玉器。在清末随着皇族的没落一度失传,后清末民初玉雕大师潘炳衡随父亲借居鄂王府,得到过几位前清御用雕刻师的指点,花费8年时间成功复原了金镶玉技法,70年代时随着老人的离世,金镶玉又再度成为未解之谜。2003年,杨根连经过刻苦钻研才得以恢复。


痕都斯坦玉瓶

痕都斯坦玉盘


金镶玉需要在本来就薄如蝉翼的玉丝表面开槽,而打压金丝力度越大,器物易碎裂,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件真正的金镶玉作品的完美呈现,其背后是匠人们日复一日的辛勤耕作,细心打造。



金镶玉的制作相较于传统的玉器制作,更加繁复。其核心工艺体现在一个“镶”字。以玉石为载体,玉器表面雕刻出极细的纹路,将金丝镶嵌严丝合缝地嵌到玉石体内,两者融为一体,工艺严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然后,在刻好的凹槽内填入金丝,并连续不断敲击,将金丝紧密地嵌入玉槽内。每一琢,每一锤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金销玉陨,前功尽弃。最终要将金子完全嵌入玉石体内,触摸感受不到金子的凸凹之感,达到金玉合一,玉中藏金的境界。





立足审美,勇于创新


杨根连真正将金镶玉手艺达到了金玉同辉,并首次运用到了首饰当中。在杨晓雅和葛京涛夫妇接手相伯居后,进一步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设计师合作,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金玉相生,将金丝嵌入玉器之中,制作符合中国人传统气质的奇石玉器,创作工艺新品。



“仿佛若有光”非遗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览作品


金玉良缘系列


同时,在传统金镶玉的基础之上,进行工艺融合,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美学风格进行创意搭配,成为新时代的工艺创作。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金镶玉技艺,杨晓雅和葛京涛积极探索多样的传播路径。以展览为主要形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展览,组织相关的工艺体验活动,让人们零距离接触传统技艺,体会到金镶玉技艺的独特魅力。而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真正接触到金镶玉,他们也在积极进行金镶玉受众客群的市场下沉,进行价格调整,更加具有经济适用性,让传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尚,从而更好地推广这种工艺。


“仿佛若有光”非遗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览活动现场


天赋、热爱、责任……金镶玉制作技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传递。

回归审美,守望传承,传统工艺是的心手相连的艺术,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与时代接轨,用现代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让其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

文:手艺君  图:相伯居提供


0个回复

发布

和关注的好友开始聊天   
在线聊天

好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