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中式插花 | 人与花心各自香

走在树林里,踩在溪水中,躺在草地上、睡在星空下……

孕育于自然的我们,如同回归母体般,身心都自在安适了。

哪怕被“现代文明”裹挟着,困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也要想尽办法把自然留在身边,饲花弄草,遛鸟养鱼,挂山水画,读田园诗,唯此,生命才得以保持鲜活。

最普遍便是养花。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栋写字楼,每一片公共区域,都有它的身影。人们爱花爱得很生活,装扮环境,净化空气,也愉悦身心。于文人雅士,则更多了些审美意趣和人文情怀。


郎世宁《午瑞图》


在“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万物皆可为师。花草也一样,每种花都因其天性被赋予了不同的品格。菊之清雅,莲之高洁,梅之孤傲,竹之气节……

含蓄深沉的古代文人乐于以花言志。他们种花赏花,也采花插于各式容器中,以草木枯枝配之,造为一景,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中式插花就这样在文人中盛行起来。





中式插花并不刻意追求名贵稀有的花材,而多取身边常见易得的时令花卉,“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安石榴;秋为木樨、为莲、为菊;冬为蜡梅。(《瓶史》)”



虽不求贵,却也不能滥用,须格高韵胜,清新淡雅才行。倘使没有合适的花,就取“竹柏数枝以充之”,切不可以俗充雅。

中式插花中,花朵只是作为主体的一小部分,更需叶片、果实、枝条、枯木、石头等搭配着造景,甚至都不一定要有花,几枝残荷、枯枝也能插出禅意。





中式插花中,对于花器的使用也颇为讲究。在这里,它不单是盛水置花的容器,更是一件花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花材,衬托它,也补充它。



传统的“六大花器”为瓶、盘、缸、碗、筒、篮。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插作手法不同,善于表现的题材也不一样。瓶花高昂、盘花深广、缸花块体、碗求中藏、筒重婉约、篮贵端庄。


瓶花


盘花


缸花


碗花


筒花


篮花


对花器的选择其实没有严格的规定,选择什么样的花器主要取决于花材和插制手法,只要意境相谐,均可自由发挥。





相较于西式插花的几何形构图,中式插花更重线条美。它强调“三主枝”,即以高低不同的三个主枝为骨架,搭配辅枝来填补空间,直至花型丰满立体,富有层次感。



这是中国人“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体现。

第一主枝,常取花材中姿态最美的一枝,它的造型决定了整体花型。


直立型


直上型


直上型和直立型相似,但是三主枝的开张角度更小。


倾斜型


平展型


平展型在倾斜型的基础上继续下斜到基本和中线垂直。


下垂型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着,自得之。(明《瓶史》)”

先是赋予花草以品格,再以插花的形式进行艺术化表达,中国文人让插花这门手艺更具内涵与深意了。



它是个人的。

无论是花材的选择,还是作品最后的呈现,插花都是个人情感、品味和追求的外在体现。

或柔或刚,或繁或简,或秀丽或苍古,一束花在不同人的手中可以有无数种表达方式。心与手应,思与境谐,如此便可关照内在,亦能滋养身心。



它也是中国的。

不同于西式插花的饱满明快,浪漫奔放,中式插花善取舍,多留白,讲究主次、疏密、高低、扬抑的变化与平衡,不争不抢,中和统一。

它师法自然,不事雕琢,轻描淡写中但见意境悠远。



对花悟道,弄花修身。自古爱花之人多平和淡然,想来应是浸染了大自然的灵气吧。

浮躁世事,又怎能离得开呢?

愿你室有花香,灵魂亦然。


0个回复

发布

和关注的好友开始聊天   
在线聊天

好友列表